《新福音戰士劇場版:終》-再見了,所有的福音戰士

等待多時,《新福音戰士劇場版:終(シン・エヴァンゲリオン劇場版𝄇)》總算在 8 月 13 日於 Amazon Prime Video 全球上架,這部動畫史上最偉大的作品(沒有之一)在近四分之一的世紀後,畫下了圓滿的句點,粉絲們望眼欲穿的結局有了真正意義上的「補完」,尤其是疫情依舊肆虐之時,海外粉絲們也能在串流平台上欣賞這系列作品的終章,算是還能接受的結果,但還是很希望終有一天能在大螢幕上觀賞真嗣等人的旅途終點(尤其 Prime Video 的中文字幕之品質糟糕無比,多處前後不一,似乎是用軟體直接把日文翻譯成英文再譯為中文,沒有人工潤飾,推薦搭配推友雯麗姐的自製字幕)。

在談《新福音戰士劇場版:終》之前,得先了解:《新世紀福音戰士》究竟是個什麼樣的故事?光是這個問題就足夠我再寫一篇跟此文篇幅相當的討論,況且這二十多年來平面媒體或網路論壇已經有了無數的討論,或許在粉絲們和系列總指揮庵野秀明的合作下,這部作品獲得奇妙而有趣的「補完」。真要我說的話,《新世紀福音戰士》像是一面鏡子,你覺得是什麼、它就是什麼(這似乎是庵野秀明的想法),而我覺得它是部關於「接納他人想法、打破心靈之壁」的動畫,其中同時包含了機甲和解構、宗教設定、後現代主義概述等元素,形塑出一種巨大的、磅礴的史詩感,但庵野秀明真正想講的、卻是人類心中那些小小的想法和情感。

在許多評論和票選中,《新世紀福音戰士》無疑是動畫史上的偉大作品,甚至如我前段所用的最高級形容詞也不為過,亦為平成時代最具影響力的作品,不論畫面表現手法、人物設定,還是劇情架構、聲優演出等,客觀來說對不少聲優、創作者和動畫製作人影響深遠,更別提它依舊是目前日本動畫 BD 卷均銷量的王者。主觀來說,我很喜歡這部作品,雖然它並不是我心中前三喜歡的動畫,但要我選出一部最偉大的作品,那我毫不猶豫地會選擇它-《新世紀福音戰士》。

人類補完計劃

注意!從下個段落開始會有關於新劇場版的劇情透露,尤其是關於《新福音戰士劇場版:終》的劇情和大結局,還請自行斟酌。此外,除了庵野等人在訪談或設定集曾提到的明確事實,本文多數想法是我的主觀意見,如果你發現我有寫錯(也就是與「官方」設定相悖),歡迎在留言處告訴我,畢竟這系列作品實在非常龐大,我也沒辦法掌握所有資訊,但如果僅是你不認同我的看法、又沒有具體原因,那歡迎回到第二段:你覺得《新世紀福音戰士》是什麼,那它就是你所想像的。

不論是電視動畫版或老劇場版,《新世紀福音戰士》的結局似乎沒辦法讓半數觀眾滿意,佐著《殘酷天使的行動綱領》的全員拍手,抑或真嗣於海灘掐著明日香脖子的抑鬱場景,戲外觀眾一頭霧水甚多(但我個人是非常喜歡那兩個結局的,前者絕對是動畫史上最怪異、最奇特的結局,後者完美地與《THE END OF EVANGELION》的陰鬱調性結合);或許庵野的心中多多少少對自己的作品帶有遺憾,對於一個嚴厲要求自己作品的創作者來說,他會選擇再重新構築舊作、打造新劇場版、寫下最好的結局是可以預期的。

在《福音戰士新劇場版:序》上映前的公開信中,庵野期許這套新劇場版能再次打破封閉與停滯不前的時代,他寫著:「『EVA』是一個不斷重複的故事。主角不停地遭遇同樣的不幸,又不斷地重新站起來的故事。即使只是一步也要向前走,很有意思的故事。就算要忍受曖味的孤獨,就算害怕接觸他人也希望在一起,帶出覺悟的故事。希望大家能夠享受這個由同一故事發展向不同形式變化的四套作品。」(值得玩味的是,庵野多次試著改善日本動畫業界,但改變的幅度很有限,因此他也在信中提到了「在這十二年間,卻沒有推出過比 EVA 更新的動畫」,新劇場版的構築或許是他想再一次為他喜愛的動畫產業盡一份心力;2021 年觀之,這幾年的確不乏出色的原創作品,如《魔法少女小圓》、《Kill la kill》、《命運石之門》等,但真的有比《新世紀福音戰士》更前衛、更超越我們的時代嗎?這是很有趣的質問)

於是,我們在過去幾年體驗了前三部新劇場版:《福音戰士新劇場版:序》看似僅是《新世紀福音戰士》前六話的集合,但更有魄力的戰鬥場景、聲光效果更強的屋島作戰、綾波零再次露出的一抹微笑,以及在月球表面登場的渚薰,還是讓人同時感到懷舊與耳目一新;《福音戰士新劇場版:破》某種程度上也符合其名,真希波·真理·伊拉絲多莉亞斯的登場破壞了觀眾熟悉的世界線,三架福音戰士依舊面對從天而降的第八使徒、真嗣依舊得殘忍且不情願地破壞被第九使徒污染的三號機、眾人束手無策的最強抗拒型第十使徒依舊侵入 NERV 總部,但這次真嗣有了更多情感表現,他更願意為了自己珍惜的事物而戰,再次駕駛初號機、試圖奪回被第十使徒吞噬的綾波,他再也不聽從大人們的命令、也不在乎世界會變得如何,他只想真正地做自己一次。到了《新世紀福音戰士:Q》、也是我先前最喜歡的一部(當然,現在最喜歡的是《新福音戰士劇場版:終》),時間突然跳躍到十四年後,不只觀眾一頭霧水,甦醒的真嗣也對周遭環境感到陌生,尤其是那股冷漠與不友善,而渚薰的出現讓他重新振作,卻又一次在大人們的安排下、發動第四次衝擊;原以為能讓世界恢復原樣的善意鋪成了更可怕的地獄之路,渚薰之死也讓真嗣失去鬥志,與明日香、綾波三人徘徊於紅色大地。至此,時間彷彿凍結,我們一等就是八年之久,時間足夠讓一個醫學生畢業並完成不分科住院醫師訓練(PGY)。

關於什麼是 EVA 的網路迷因

單看前三部,《福音戰士新劇場版》的架構其實跟舊作非常相似,對抗使徒、認識其他適格者、因為不可避免的情況而讓真嗣等人遇上壞事,在渚薰又一次為了真嗣犧牲後,他陷入更深的鬱悶和自責中。《福音戰士新劇場版:Q》在劇情上更加折磨我們的主角,明日香、美里等昔日的戰友不再信任他,全無記憶和情感的另一個綾波不認識他,父親碇源堂依舊無情地要求他執行任務,與他真正交心、對待友善的渚薰代替真嗣而死,那種近乎窒息的憂鬱、失去一切的挫折感比《真心為你》和《THE END OF EVANGELION》更讓我感到痛苦,這也是為什麼我很喜歡它的原因,正如 Robert McKee 的理論:「展現人物性格的主要方法,是看到他在壓力下會如何做出選擇。」而真嗣如何選擇則留到八年後的最後一部劇場版才揭示。

進一步地説,我認為《新福音戰士劇場版:終》是讓整個新劇場版如此相似舊作的原因,沒有最後一部新劇場版,前三部作品彷彿又陷入某個不斷凌遲與補完的輪迴中。很多人嘟噥著「為什麼改設定」、「為什麼『強行』寫下結局」,但我猜測他們從來沒有理解過庵野想表達的某些故事核心,新劇場版依舊緊扣著「家庭」這個主題,包括強化了父子衝突,這在舊作中感受並不深刻,對我來說就只是源堂利用兒子達成自己想再見到亡妻的弒神計畫,而新劇場版也讓碇氏父子有了對談的機會,真嗣也更了解這個冷漠寡言的父親;「母親」這個命題在舊作已經有很好的描繪了,而新劇場版也讓美里有了兒子、成為真正的母親,為了守護自己的兩個小孩(真嗣與小加持良治)而戰。

除了父母,關於孩子的成長也是家庭課題,別忘了《新世紀福音戰士》最後的幾行大字:「爸爸,謝謝;媽媽,再見;所有的孩子們,恭喜」,那個「恭喜」接續的應當為「長大」,當你補完新劇場版、回頭去重溫電視動畫版時,你會發現庵野還是講了同個故事,同樣一群人為了「生活」而奮鬥、努力與克服,但這次有了不同的選擇和結局,真嗣變得更加自信且為自己作出決定,勇敢地承擔挑戰、克服傷痛再次站起,這樣的改變與成長非常動人,不由得為庵野的説故事技巧鼓掌與讚賞。

庵野秀明標誌性的電線桿

那麼,讓我們來談談最後的劇場版,關於《新福音戰士劇場版:終》。故事大致能切成三幕:第三村的平靜生活、大和作戰與最終決戰,時間上相當均等,且各自以綾波、明日香和真嗣為主要視角;不知道為何總給我一種《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之故事結構的既視感,畢竟後者同樣可分為三幕:復仇者們重新振作、回到過去劫盜無限寶石、與薩諾斯再次決戰,或許好的作品總會有類似的共鳴,抑或編劇理論上的確存在這樣的架構(你大概會聯想到有名的「三幕劇」結構-開頭、中場、結尾,分別代表觸發、衝突、解決,但這兩部作品的「衝突」在第二幕與第三幕就有所發生,個人認為不算很標準的三幕劇)。

真嗣等人在故事前期流浪到第三村,並被他們的同學鈴原冬二、相田劍介、洞木光和其他村民所救。我非常喜歡這邊的故事進行方式(當然,整部電影我都很喜愛),桃花源般的生活方式和農村風光,僅存的人類文明卻又必須小心翼翼地維繫生存,尤其是劍介帶真嗣去看他們賴以為生的水源-一座大湖,以及在第三村邊界持續運作的 LCL 消除裝置,真的有股岌岌可危的緊繃感,彷彿這樣的寧靜隨時都會翻覆,用累卵危石來形容也不為過。

第三村的整體的作畫非常細緻,相比中期的戰艦衝突呈現的機械感、後期的負宇宙和意識流場景,更能感受那份世外桃源的秀麗和悠閒;《新世界福音戰士》系列的重大功臣摩砂雪雖然沒有擔任這部劇場版的監督,但他再度擔當了水面特效(和其他原畫、攝影)的工作,正如多年前的《THE END OF EVANGELION》一樣,第三村多次出現了水的畫面,不論水田、小溪或真嗣釣魚的湖泊,那股清澈感真的讓人心曠神怡。

如我前面所說,第三村是綾波的主場,或者說另一個綾波。我們看到了沒有記憶和情感的綾波如何與村民們互動、學習農耕和其他生活技巧,笨拙地使用學來的話語表達情感與人性,而那份對真嗣的暖心關懷也讓他重新振作起來;如果還記得《福音戰士新劇場版:Q》裡真嗣如何不氣餒地與綾波互動、找了不少書籍給她,以及系列前期兩人的相處模式,你會對兩人的雙向救贖感動不已;此處最適合拯救真嗣的角色只能是另一個綾波,正如他過去努力使她打開心房、成為真正的自己那般。

在第三村裡,真嗣重新遇見關心他的老朋友們,那是真嗣在這個陌生的年代、渚薰離開之後,有人真心關懷他、照顧他、肯定他,不論他是不是福音戰士駕駛員,都還是冬二等人的好朋友,都應該像個正常人般被友善對待;倘若不理會 LCL 結界、碇源堂將在南極啟動的計畫,一直生活下去似乎也很不賴。

「我想永遠和我喜歡的男孩在一起。」由黑轉白也暗示著綾波從沒有記憶與情感的另個複製體成為了真嗣熟悉的她

進展到故事中期,真嗣與明日香登上 Wunder,適格者們一起被隔離於布滿炸藥的房間,同一時間,Wunder 艦員也為了南極決戰作準備。代號為「大和作戰」的行動無疑是全系列中最精彩、澎湃的戰鬥場景,新 2 號機與改 8 號機連袂出擊,從有著壓倒性數量的 EVA Mark.07 突圍後,真理殿後應付阻擋去路的 EVA 腕型部隊,讓明日香獨自阻止第 13 號機。是的,這裡完全是明日香的主場,當《this is the dream, beyond belief…》迴盪於空間中,明日香決定使用使徒之力、讓自己成為使徒以突破第 13 號機的 AT 立場,那裡比過去任何一場戰鬥更加扣人心弦,我們可以強烈地感受到明日香的視死如歸,使徒(angel)化的她像個勇敢的天使(angel)為人類而戰。

本質來說,《新世紀福音戰士》系列不該被視為機器人動畫,畢竟福音戰士的本體是人型生物,從亞當與莉莉絲複製而來的巨大人型素體,但庵野秀明為何希望這部《新福音戰士劇場版:終》可以成為「機器人動畫電影的票房里程碑」?我想大和作戰這段展現的十足機械元素就可以說明了,福音戰士們間的交火、NERV 與 WILLE 的兩方戰艦攻防,當《激突! 轟天対大魔艦》響起,令人想起那些科幻作品會有的機甲衝突,和星際戰爭常見的戰艦、太空載具間的對戰,種種絢爛的火拼與爆炸場面都讓人心滿意足。

《新福音戰士劇場版:終》不僅是系列的集大成之完結篇,更能在三個章節一窺庵野在舊作想訴說的主題:第三村代表著「人」,亦即角色間的互動;大和作戰代表著「機」,也就是全系列讓人津津讓到的機甲風格,包括戰鬥員、福音戰士和其對應裝備、用以引發衝擊的道具等;最終的決戰和父子對談則代表著「心」,也就是更加深入地探究角色的內心世界、他們的想法與對應的行動,而此處是我認為全作最棒的地方,也是比過往任何 EVA 作品都更加 EVA 的所在。

在故事的後段,真嗣進入負宇宙、重新啟動初號機,在不斷轉換的場景中與父親駕駛的第 13 號機打鬥;有部分的 3DCG 場景非常不流暢,但或許是庵野想以這種表現手法來凸現負宇宙的古怪和它為何相對於故事中的「真實」世界是「虛構」的。真嗣與源堂開始在老舊的電車中進行對話,我們終於了解碇源堂的故事,他向兒子吐露了自己的過去、內心和唯一的願望,源堂不再是那個不苟言笑、毫無情感的司令,而是害怕與他人接觸、厭惡充滿人類的世界、對兒子充滿愧疚的父親;在美里犧牲自己、賭上性命而引發真正的奇蹟、將能改寫世界的蓋烏斯之槍送往真嗣的所在後,源堂了解到自己的計畫已無法進行,看見真嗣已成長至能夠承受他人痛苦而感到欣慰,在與兒子道歉後從電車下站。

這就是我前面所指的,新劇場版強化了既有的父子衝突,並給了和解的可能。源堂意識到兒子已經長大,更加自信、更能接納他人、更能背負責任與傳承信念,而自己卻還是困在失去妻子的愁苦中,與舊作中的自己一樣厭惡與人類親近,遠離兒子只為了給予他救贖,所以源堂主動放下盤踞多年的執念,意識到碇唯一直在自己身邊,放手讓真嗣進行最後的「補完」。我相信很多人應該跟我一樣,第一次觀賞本片時、對於源堂的弒神計畫感到一頭霧水,尤其是 Prime Video 的劣質中文字幕,更難理解那些 EVA 世界獨有的術語,但我第二次欣賞時,我才發覺那些魔法般的儀式準備、靈魂物質化後重新構築本體等,其實並不需要去完全了解,感受它就可以了,試著去感受源堂的煞費苦心和思念就足矣。

至於老舊電車上的對談、畫風變異的回憶往事,完全是《新世紀福音戰士》中最招牌的特色(如果你要我舉例本作最有名的畫面或要素,不是兩位女主角、也不是福音戰士們,而是「電車意識流」的高妙應用),在舊作中、真嗣多次在電車上藉著意識流場景訴說自己的煩惱和痛苦,而這次輪到他來傾聽父親的想法了;透過再一次地搭乘這節意識流電車,我們體會到了真嗣的成長,源堂抵達自己的終點站,而碇氏一家多年來的糾葛也劃下句點。

最後,真嗣在一個看似 Khara 攝影棚的空間告別與他密切相關的適格者們。場景切換到明日香的過去,與綾波型量產適格者忠於命令不同,式波型更在乎自己的使命,拼命想證明自己的價值、想被他人認同,她吐露自己只想被某個人愛護、給予容身之處,而劍介適時地出現在她身邊;很多人可能不認同為什麼明日香最終跟劍介在一起,但考慮到新劇場版修改了明日香的設定,再加上有前段的第三村之鋪陳,這樣的安排是最合理的、最理想的,新劇場版的真嗣沒辦法給明日香她期望的幸福,況且劍介跟她的關係更類似兄妹或手足,而非伴侶,他們像家人一樣彼此扶持、生活下去才是最好的歸宿。

儘管在舊作只有少量戲份,但大家都很喜歡的渚薰也有了自己的結局。必須說,渚薰真的是一個設計上很成功的角色,他對真嗣那超越友誼的關愛長年來被認為是同性之愛的表現,但新劇場版揭櫫:他實為生命之書上的道具,為了一次又一次與真嗣相遇而存在、為了他的幸福而犧牲;對渚薰而言,讓真嗣獲得幸福才能讓自己得到快樂,而真嗣證明了自己已經足夠成熟、能追求自己的幸福,他才安然地從無止盡的輪迴中解脫,打破橫跨多個媒體(電視動畫版、漫畫版、新劇場版)的宿命。至於渚薰跟真嗣間的情誼其實更偏向父子之情,真嗣投影了自己理想中的父親樣貌在渚薰身上,找回了童年缺席的父愛,而這次他們都帶給彼此幸福了。

順道一提,在這幕中渚薰曾被小加持良治稱為「渚司令」,也解釋了與海洋有關的名字由來。很多人可能困惑為什麼渚薰變成組織司令,常跟我們在群組閒聊的 Aaron 學長認為這是對照「碇司令」的稱呼,呼應前段我所說的、被真嗣視為父親應有的樣子;這是很不錯的說法,不過根據庵野的訪談內容,渚薰在空白的十四年間成為了 SEELE 的司令,所以才被稱為司令。

最後,真嗣拼命拯救的、有著母親影子的綾波以長髮樣貌登場(明日香曾提過即使因為 EVA 的詛咒而停止變老,頭髮還是會不斷變長)。她一次又一次地想給予真嗣不需要駕駛福音戰士的幸福,甚至願意為他受傷,但這次輪到他給予綾波同樣的幸福,從適格者的命運中掙脫。如幻燈片般的背景,閃過《新世紀福音戰士》的諸多畫面和各話標題,庵野再次使用《THE END OF EVANGELION》裡的後設手法,而這次卻是真正的結束:隨著「新世紀福音戰士」的標題出現,兩人道出沒有福音戰士的新世紀,不論多少次我都看到淚流滿面,是的,二十多年來首次提及的「新世紀」(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圓滿地實踐了。

當林原惠(綾波的聲優)獻聲的《VOYAGER〜日付のない墓標》響起,傳遞著飽滿的喜悅和愛意,在真嗣道出「再見了,所有的福音戰士」後,巨大且詭異的 3DCG 綾波零消散,眾人逐漸恢復原樣,沒有福音戰士的新世界於是成形。同樣是福音戰士群被貫穿的場景,可以對比《THE END OF EVANGELION》裡的名曲《Komm, süsser Tod》,藉由歡愉的歌曲旋律反襯人類補完計劃的悲哀與絕望,那股巨大的反差更加凸顯該場景的荒謬。此外,如果看過NHK紀錄片《プロフェッショナル 仕事の流儀》(因為下文會多次提到這部紀錄片,所以會用NHK 紀錄片來簡稱),應該會對緒方惠美(真嗣的聲優)的那句「再見了,所有的福音戰士」印象深刻,因為她在紀錄片裡的聲音是更加激動、蘊含著聲優群對角色的終極致意與告別,但正片裡卻是平淡不少,我認為反倒凸顯真嗣的成熟與從容,平靜地向夢一般的過往,不論那是美夢或惡夢,終於是回到現實世界的時刻了:平成時代的少年神話,終將成就令和時代的成長物語。

鏡頭一轉,長大後的真嗣與真理在車站碰面,背景疑似出現了綾波、明日香和渚薰等人;那個象徵 EVA 詛咒、代表著不信任與信賴的 DDS choker 從真嗣脖子被取下,此時宇多田光的《One Last Kiss》輕輕響起,兩人手牽著手跑出車站,畫面也變成現實場景,恍惚之間、全劇終。

很多人無法接受為什麼在大結局是真嗣和真理在一起,原因很間單、甚至在多年前《福音戰士新劇場版:破》上映時就有人猜到了:理論上是因為她係庵野等人設計來破壞既有架構的新角色,劇情上綾波、明日香和渚薰分別對應母親、初戀和父親,而如今長大的真嗣也更有能力去擇其所愛;情感上普遍認為真理代表著庵野的妻子安野夢洋子,全心全意地支持庵野的事業、近乎幼稚的御宅族生活方式(她甚至在 NHK 紀錄片裡溫柔地說道:「即使全世界都沒有人喜歡庵野的作品,我還是會支持他的。」),他們兩個一起走到是最適合的(然而就我來看,真理這個角色至始至終都很神秘,即使在全系列人設擔當貞本義行所創作的漫畫版《新世紀福音戰士》裡,也僅在最後的夏日韶光篇短暫登場,真理為她喜歡的學姊碇唯道出祝福,也許有朝一日 Khara 會想補完她的故事)。

「謝謝你喜歡過我」

除了圓滿的大結局,《新福音戰士劇場版:終》的畫面相當精緻,除了少數 3D 場景不太流暢(如明日香在第三村責罵真嗣、強迫他進食的激烈動作場面),幾乎沒有什麼瑕疵;配樂的使用一如以往地高妙無比,多次衝擊引發後的配樂非常適切,庵野跟配樂大師鷺巢詩郎這對組合所負責的音樂是百分之百可以信賴的,不少劇情張力也是藉由衝突感與違和感而拉高的。獻唱四部新劇場版的主題曲的宇多田光也是功不可沒,在長長一串的片尾工作人員名單中穿插的《Beautiful World》變奏版,不僅讓人回想起前兩部新劇場版的美好時光,回味著還存在著福音戰士、劇情僅是單純對抗使徒的片刻(事實上,當一部作品需要兩首片尾曲,你就知道幕後製作有多麽龐大,粉絲們多年來的等待完全是值得的)。

配音方面是無懈可擊的,緒方惠美、林原惠、宮村優子、石田彰、阪本真綾和三石琴乃等人完全稱得上當代最頂尖的聲優。《新福音戰士劇場版:終》使用了多種拍攝技巧,不全然依靠傳統的分鏡圖和手繪,包括後設手法、真嗣等待真理前來時直接使用原畫(不禁讓人想起電視動畫版最後也用了不少賽璐璐原片,但彼時是為了省錢省時,而此時卻是刻意為之的)、採用與《正宗哥吉拉》相同的動作捕捉方式取代部分場景而不畫分鏡(可以參考 NHK 紀錄片,庵野在第三村那段是用這種手法製作,藉由真人演出去畫出他們所想像不到的動作分鏡,我猜在鈴原櫻與真嗣、美里對峙,為了阻止他再駕駛初號機那幕也是用相同方式製作的),並用 3DCG 強化動作感和詭異氣氛,比如漂浮的巨大綾波的頭、所有的「EVA‧無限」都變成純白色的無頭女性等,都滿有突破性的。

至於新劇場版裡所隱藏的文字遊戲和英文名稱的隱喻我這邊就不多談了,因為過去十幾年已經有足夠多的討論,而最後一部新劇場版上映也證實或否定部份猜想;除此,你也注意到我在本文幾乎都用「新福音戰士劇場版」而非「福音戰士劇場版」來稱呼,因為我覺得庵野在最後調動假名有他的意義,想傳遞「真正的福音戰士」這樣的感覺,所以我擅自把「新」移到最前面。原本我以為英文片名《EVANGELION:3.0+1.0 THRICE UPON A TIME》裡會跟時間旅行題材的同名科幻小說《THRICE UPON A TIME》有些關聯,但最後看來應該只是庵野剛好讀到那部小說而採用的(後記:後來閱讀了紙本分格他們的觀後心得,發現其借用科幻小說的標題還是有意義的,因為我沒有完整看原書,所以撰寫部落格的時候以為是無關而沒有特別提到)。

如我前面所言,新劇場版的內涵仍然跟舊作遙相呼應,包括真嗣所追求的「沒有福音戰士的世界」,在電視動畫版最後出現的校園生活之想像、《THE END OF EVANGELION》裡真嗣差點完成的補完,實質都是表達同樣的事實,而這次不只是角色們,庵野彷彿獻給所有孩子、你我這樣追隨 EVA 多年的粉絲一份名為「成長」的告別,我們同樣在現實生活長大、繼續在沒有福音戰士的人生中度過(當年電視動畫版之結局引發的討論熱潮,不同想法間的交錯與辯駁,或許是真正意義上的人類補完計劃)。

沒有 EVA 的世界

我最感到好奇的是,當年《福音戰士新劇場版:Q》最後的次回預告述說著:「失去生氣繼續流浪的碇真嗣。抵達之處授予他希望的含義。終於發動的補完計劃。為了阻止最終衝擊而展開最後決戰的WILLE。撕裂天空的Wunder!奔走於紅色大地的EVA8+2號機!」對照八年後的成品,第三村與大和作戰的劇本或許早在 2012 年前就決定了,但庵野因為壓力和抑鬱狀態而停擺一段時間,直到完成《正宗哥吉拉》的拍攝才回來繼續製作最終章,換言之大結局是他這幾年經歷了心靈狀態的改變才創作出來的,那麼他在 2013 至 2016 年期間究竟思考了什麼,最初的想法和預設結局又是如何呢?也許得等設定集或更多訪談才會知道了,但無論如何,此時此刻的劇本是最完美的。

庵野的自我厭惡

最後的最後,我非常推薦大家在觀看《新福音戰士劇場版:終》時,除了補完舊作與前三部新劇場版,在 Prime Video 一併上架的 NHK 紀錄片也很值得一看,裡面有不少幕後製作的甘苦談、庵野這一路以來的心路歷程等。最讓我感動落淚的是,庵野的創作經歷幾乎與劇中角色重疊,我們看著真嗣等人駕駛福音戰士為了生存和幸福而戰,戲外的庵野同樣駛著 EVA、顛簸地創作故事,真嗣在劇中表現的自我厭惡實則源自庵野自己的痛苦。庵野秀明似乎才是那個被施予 EVA 詛咒的人,無數觀眾咒罵他寫的結局,卻又期待著他再次講述 EVA 故事,這二十六年承擔著人們的期望,儘管厭惡與他人(觀眾)相處卻又不斷地駕駛(創作),就像真嗣駕駛初號機同樣的心境;當最後一部新劇場版在眾人的掌聲和淚水中落幕,庵野也得以擺脫詛咒、圓滿地向所有人謝幕,繼續創作他喜愛的特攝作品。

在紀錄片尾聲,採訪者問了庵野是什麼支持他製作 EVA 至今,他用了明日香的台詞回答:「因為這是我唯一在行的事(畢竟我只有這個價值)。」但我們都知道絕非如此,在《新世紀福音戰士》前後的兩部動畫《海底兩萬哩》和《他和她的事情》(或譯作《男女翹翹板》)都是很優秀的作品。謝謝你,庵野秀明先生,這四分之一個世紀來為我們駕駛的 EVA、引發一次又一次的衝擊,並在最後讓我們從彼得潘似、那永遠長不大的夢裡醒來,向所有福音戰士和角色們告別,我很期待他所製作的兩部特攝作品-《新超人力霸王》與《新假面騎士》。

再見了、所有的福音戰士!

廣告

1 則留言

發表留言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