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鵝效應》心得:如果一條河平均有四英尺深,千萬別渡這條河

前言

塔雷伯先生的著作一直以跳脫框架和批判、並戳破蛋頭學者的假象聞名,敘述手法優雅且睿智,甚至帶著點嘲諷、尤其是針對那些試圖把複雜的真實世界扁平化的徒勞無功。我在過去幾年陸續讀完《黑天鵝效應》五部曲(儘管其中《黑天鵝語錄》完全係另外四本著作中整理出來的警語及格言),深刻影響了我對真實世界的看法,許多乍聽之下與主流論點相悖的觀點其實意外地正確;書中部分的數學模型稍嫌艱澀,但並不影響閱讀上的極致趣味(所以我也不打算特別介紹碎形隨機性,和各類事件的稀有衝擊事件指數)。

《黑天鵝效應》是我第一本閱讀的塔雷伯著作,也是我現時最推薦的一本,繁體中文版翻譯並不流暢的《隨機騙局》、深厚且反直覺的《反脆弱》和最新出版的《不對稱陷阱》其實是《黑天鵝效應》裡不少概念的延伸,如果你想快速感受塔雷伯先生的想法和生花妙筆,那麼《黑天鵝效應》是你有限時間中的唯一選擇(當然,若行有餘力還是很推薦讀完全部著作的)。

考慮到吾人對真實世界的理解依然淺薄,這篇「心得」更類似書摘,亦即節錄私以為最有價值之內容來介紹黑天鵝事件,並反思當前(2021)台灣與世界爆發的 COVID-19 大流行,如何在重大危機下做好風險評估和管理,是我認為此時此刻對所有人最有幫助的。

不透明性的大三元

所謂的「黑天鵝」是指看似極不可能發生的事件,具備三大特性:不可預測性、衝擊巨大,以及人類因天性使然而在事後認為其可解釋和可預測(也就是事後諸葛,而非先見之明);這三點某種程度上是同樣的概念,因為過去的經驗讓人們低估、甚至不相信其發生的可能,該離群值帶來的稀有衝擊也會比預想中的巨大。

塔雷伯先生整理了人類新制在接觸歷史所犯下的三個毛病,也就是不透明性的大三元:

  • 理解力的幻覺:在一個比人類理解力還複雜或隨機的世界,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 回顧性扭曲:我們只有在事件結束後才能評估問題,史書記載的內容似乎比現時經驗更加可靠。這點你可以理解成事後回顧具有某種順理成章的特性,造成事件的稀有性和可理解性被打了折扣,而對未來的黑天鵝再臨時出現幻覺。
  • 過度重視真實世界和假權威、蛋頭學者的能力障礙,尤其當他們為事件創造一個類別。換言之,塔雷伯認為人們應該更要去重視自己不知道什麼,而非知道什麼;每個人都一樣無知,而菁英和知識份子們總認為自己懂得比別人多,就像台灣都市裡常見的知性覺青,其政治決策未必比教育水準不高的「鄉下人」來得正確。

平庸世界與極端世界

要更好地理解黑天鵝事件,必須先明瞭平庸世界和極端世界的差別。平庸世界包括以下特質:非規模可變、溫和、典型成員為平庸之輩、不受黑天鵝事件影響、整體並不決定於單一事例或觀察、很容易針對未知事物作出預測、歷史軌跡為線性發展;可想而知,極端事件與其對立,包括:規模可變、狂暴、典型成員為極端值(甚至沒有典型成員)、贏者全拿且極端不公平、受黑天鵝事件影響、很難倚靠過去的資訊做預測、歷史為非線性地跳躍。

當然這種架構只是粗略地逼近,而黑天鵝事件大多發生在極端世界,但並非絕對、而且若過於簡化就犯了不透明性大三元之三:除非必要,否則不要將其柏拉圖化(簡化)。

黑天鵝事件之眼盲

人們會從重複事件中學習,代價則是以前未曾發生的事件;不可重複的事件再發生前會被低估,但發生後卻又會被低估。也就是說,稀有事件分為兩種,一是大家都在討論的黑天鵝事件,另一個是沒人討論者,似乎不合常理、非常接近陰謀論,高度不可能發生但衝擊力更大的事件(舉個例子,美國政權垮台、西方自由世界淪陷)。這種眼盲意味著人類更傾向只看到完成的事情、了解的知識和掌握的情報,而非沒有做到、不了解與無法掌握的未見之物;我們可以輕易地看到政府做了些什麼,但政府沒(辦法)做什麼、那些隱性成本卻常被大眾忽略,而這並非特定執政黨的錯,因為人心使然、再加上政治學所需的穩定民心,卻讓大眾忽略了可能的黑天鵝。

預測機器和錯誤

「如果一條河平均有四英尺深,千萬別渡這條河」是這篇文章的標題,也是我認為《黑天鵝效應》一書中最寶貴的資訊,其意味著:即使你相信某個預測,你仍要擔心出現顯著偏差的可能性,尤其是渡河失敗可能溺斃的巨大衝擊。換言之,每個情境分析都應該附上對應的錯誤率,最壞情況是什麼遠比預測值本身更重要,尤其當最糟情境令人無法接受時、更是重要(舉個例子,中共成功統一台灣、斬首台灣元首和政府要員)。

看到這裡我相信許多人會對塔雷伯先生提出質疑:既然如此,那我們是否都不要擬作預和擬定計劃,前者在上個段落已經說明(當心離群值,尤其衝擊巨大時),後者肇因於演化上賦予人腦的強大預測能力,以規避演化過程可能的風險,再加上專業化與知識分工使然,我們更相信專家預測,即使是在沒有專家存在的領域依舊嚮往著某些嘴砲俠的長篇大論。

幾個建議

此處請容我犯下柏拉圖化的錯誤,將塔雷伯先生在書中給的幾個建議因為版面和避免過多文字而簡化,有興趣者不妨參閱全書:

  • 區分正面意外和負面意外:負面意外我相信容易理解,就是因為意外事件造成的損失和傷害,而正面意外就是許多人(包括塔雷伯先生在內)能從不確定性中獲利的關鍵,如出版業、科學研究和創投業。這聽起來有些卑鄙,但可以想見以下情境:創投業者投資某家投機性的公司,再賣給沒有想像力的投資人,當泡沫來臨時、受害者將是吵著我也要的投資人,而非早一步獲利的創投業者。謹記:盡量暴露在正面黑天鵝事件中,同時偏執地避開負面黑天鵝事件。
  • 不要尋找明確而狹隘之事物:簡言之,不要試著預測明確的黑天鵝事件,專注在準備而非預測、或無止盡地警界黑天鵝。
  • 抓住任何機會,或任何看起來像機會的東西:努力讓自己暴露在正面黑天鵝之下,也就是老生常談的「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但在塔雷伯先生看來,許多幸運突破是應該把握的,如有著大思想家、重量級科學家參與的聚會,盡可能暴露其中。
  • 小心政府(或具一定規模之組織)的明確計畫:沒有任何人是任何事物的良好預測者,況且市場也非戰爭的良好預測者,再考慮前幾個段落的預測謬誤,你可以相信並遵從,但不需要過於推崇政府訂定的計畫,且永遠警戒他們沒告訴你的事—那些下限極大的副作用。
  • 不要浪費時間和預測者、股市分析師、經濟學家和社會科學家對抗,除非你想消遣或嘲諷他們。

不對稱性

上述建議有個共同點,那就是不對稱性,且記:把自己放在有利結果遠大於不利結果的處境。所謂的「未知」定義上就是無法知道,卻可以猜測其對個體和群體的影響,並根據之來做出決策。以數學家帕斯卡的著名賭注是可以更理解的:「我不知道上帝是否存在,不存在又不相信自然沒有損失,但如果存在又不相信那可就壞處不少,故吾等應當相信上帝。」先忽略神學中的瑕疵—上帝真的會因為我們信仰錯誤而懲罰我們嗎,這種說法讓我們得以抵銷稀有事件的機率需求,你需要在乎的是結果、一個清楚的概念,而非模糊的可能性。

彩券悖論

有個彩券悖論曾被提出:「吾人不相信任何一張彩券會中獎,但我相信全部的彩券或中獎。」古典邏輯學強調全有或全無,然而這個世界應當為由隨機性構成,我們需要有不同程度的信心,而非簡單的二分法「我相信」和「我不相信」,這或許是隨機世界用來處理高度稀有事件的作法,捨棄全有與全無(關於隨機性帶給凡人的騙局與誤判,可參考塔雷伯先生的另一著作《隨機騙局》)。

一半一半

這是《黑天鵝效應》全書最後的結論,這個「一半一半」是塔雷伯先生自述一半的時間是懷疑論者、膚淺、痛恨(負面)黑天鵝事件,另一半卻是相信確定性、避免膚淺、喜愛(正面)黑天鵝事件(並從中獲利),暗示著生活大可不必過於杞人憂天,但當好處或壞處極端巨大時必須謹慎小心(積極或消極)。以黑天鵝的說法來看,只有當你被不太可能出現的事物控制時,你才會受其影響,命運女神(隨機性)不能影響的是你如何做決定,所以好壞都操之在你(就像疫苗的風險是線性且可預測的,而下次本土疫情復燃的可能性卻是非線性、況且 COVID-19 病毒可能變得更棘手)。

雖然本書討論了不對稱性,但別忘了與「極不可能發生卻發生之事件」對稱「極可能發生卻沒有發生之事件」同樣屬於黑天鵝,若考量到大千世界的驚人複雜度,似乎每個事件的發生在無數的平行時空裡都是黑天鵝,它並不可怕,或者說、只有負面黑天鵝更需要警惕。最終,別忘了在浩渺宇宙中誕生的藍色星球,數十億年前偶然發生的生命奇蹟,我們能夠活著、能閱讀《黑天鵝效應》並能在網路上找到這篇文章,這本身在機率上就是遙不可及的,你就是黑天鵝事件。

尾聲

最近因為 COVID-19 疫情在台灣爆發,讓人不禁思考其是否為稀有衝擊事件,及如何從中記取教訓、儘管這似乎犯下不透明性大三元之二(值得注意的是,塔雷伯不認為去年年初爆發的 COVID-19 疫情是黑天鵝事件,或者說它是有跡可循的,歷史上發生過無數次的大瘟疫,公衛與流病知識發達的現在其實是有機會阻攔下來),而讓我再度拾起《黑天鵝效應》。四年前因為籌組讀書會而有把全書,當時一知半解居多,這也是為什麼過去我沒有撰寫此書的心得,幸運的是、經過這幾年的學習和訓練,如今讀來更加好懂、對黑天鵝事件更有所洞察。

這一年多來,政府的防疫措施絕大多數都是正確的(少部分或許有法律上的瑕疵),對海島國家來說做好邊境管控是最有效,因此疏忽了華航機組人員這種不可預測的人為問題,社群感染與爆發的演練也沒有受到太多的重視。這似乎可以理解不是嗎?我們對過往的疫情(尤其是海外)設想得過於理所當然,而大大忽略了社區感染的防範;請注意,我認為政府計畫施打並提高疫苗普及率的方向是正確的,也表示他們確實有為此作出準備,但演練就是不足,兩週前中央與地方政府處理得手足無措,醫療系統更幾近崩潰。綜觀防疫時間軸,對比去年一整年的模範表現,機師亂跑的防疫破口幾乎只是很小的錯誤,但卻社會成本支出和執政黨的民調慘跌(我相信中共在境內的代理人和第五縱隊發起的認知作戰各種惡意阻撓,地方政府的不當作為更是該分擔責任,但本土疫情爆發就是鐵打的事實,政府難以咎責),不可不從此次事件中記取教訓。

如果要一言以蔽之《黑天鵝效應》,那幾乎是不可能的(更別忘了塔雷伯先生提醒我們少將複雜論述柏拉圖化),但既然是固定的部落格文章結尾方式,那還是略提一下:承擔線性風險,避開非線性風險,祝大家好運!

廣告

1 則留言

發表留言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