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兩週前的國際動漫展排隊時、補完了我購買已久的《BEASTARS》電子漫畫,也在看完第一期動畫後、第二期播映中的時候來撰寫這篇漫畫心得。這部作品由板桓巴留創作,以擬人化的動物為主要角色,講述肉食動物與草食動物所處的、看似安逸的社會中,所潛伏的矛盾與危機,並以校園生活為故事開展之契機,創作出精彩動人的另類群像劇。

去年 Netflix 剛播完由 Orange 製作的同名改編作品時,我就有打算撰寫這部作品的心得了,但因為各種原因而延宕,最終在漫畫完結後才完成。《BEASTARS》真的非常出色,即使撰寫數千字的心得,依然不足以描述它的精彩;我甚至可以猜想為什麼 Orange 遲遲不繼續製作原作同樣精彩的《寶石之國》,而是選擇《BEASTARS》,除了 Netflix 持續參與製作外,原作真的太「有趣」了;當然,《寶石之國》也是我很喜歡的作品,我給它的評價甚至在《BEASTARS》之上,但因為其中後期劇情相當苦悶和沈重,調性的處理未必能滿足最大多數觀眾,在「有趣的故事」和「痛苦的傑作」間,Orange 選擇繼續製作前者是合理的(然而,我依然盼望著《寶石之國》後續章節能繼續被改編)。


《BEASTARS》主要角色為雄混血灰狼雷格西、雄紅鹿路易、雌侏儒兔哈魯和雌灰狼茱諾(不過極具魅力的茱諾在後期的戲份倒是少很多),以及其他各有所長的動物們。作品至中期大多結合肉食動物與草食動物之天性、強化了青春的苦澀,包括社團活動的爭鋒相對、跨種族情感的煩惱(包括愛情與友情)、人生階段轉變的迷惘等;其中角色的塑造更是一大亮點,體貼沈悶又有點優柔寡斷的公狼、因自身出身和草食動物之宿命而厭世的雄鹿、理解己之生命有限卻無所畏懼的雌兔、把握生命並發揮其種族優勢的母狼,這四個主要角色間的互動、不同性格而產生的碰撞相當迷人,讓讀者不由得思考「當肉食動物與草食動物間的關係不再只有『吃』與『被吃』時原來可以這麼奇妙」,劇情鋪排可圈可點、幾乎沒有刻意塑造的笑點,而是讓奠定於角色性格的生動對話自由發揮,每個章節的命名也別具巧思和韻味,可以想見板桓巴留老師花了不少心思設計這些章節名稱。


我個人非常喜歡《BEASTARS》中獨特的動物世界價值觀,人類的馴化和改造像是智慧創造論(讓人聯想到到哆啦 A 夢大長篇《大雄在動物星球》),如由狼馴化而來的狗、乳牛和母雞生產奶蛋類等,這些很明顯沒有人類的參與是不太可能自然發生的,在這個世界觀中僅是最基礎的文明設定和社會結構,後續的種種發展都表現出動物世界獨有的信仰和文化(最妙的是,角色們信仰的神甚至是一隻霸王龍),而非套用人類世界的觀點,如社會不平等、性別天花板、種族歧視等,而是更加尖銳與赤裸地描繪出「人性」和「獸性」的衝突,同時也認為和平主義該由強者來提倡。



很多人看這部作品時會想到迪士尼出品的《動物方城市》,但就我來看,撇除更加暴力、黑暗和大膽的異種性愛,《BEASTARS》依然遠比《動物方城市》優秀,後者顯得過於闔家歡樂、過於教條、對於動物的描寫也過於刻板印象;舉個例子,《動物方城市》中的樹懶被用來譏諷官僚體系的緩慢,但《BEASTARS》卻將樹懶設定成專注的刺青師,其緩慢的工作可能讓顧客流血致死而沒有察覺、卻能刻出最美麗的刺青。此外,關於「吃」與「被吃」這件事也沒那麼單純,「食殺」的過程意外地神聖,捕食者與被捕食者間能建立某種精神聯繫,並非滿足食慾那麼簡單,而是揉合著難以改變的天性與無法抹滅的情感基礎,以人類觀點來看甚至是難以想像的。

以下是我整部作品最喜歡的四個部分,並非單一情節而是一連串的事件組合;無庸置疑會有很多劇情透露,對於只看過 Netflix 動畫的讀者還請注意。
首先是我最喜歡的部份,也是我強烈希望 Netflix 一定要繼續製作這部作品的一大原因,那就是海洋生物和其世界觀的引入。雷格西在與灰熊里茲決戰時吃掉路易的右腿獲得力量,而有了食殺的前科,因此選擇退學、提早踏入社會。在送外賣的過程認識了海豹沙庫王,其有別於陸地生物的文化、生死觀和生活方式真的太酷、太有魅力了,板桓巴留老師並非單純把陸地生物的想法套用在海洋生物上,而是賦予角色一種「外國朋友」的新鮮感與文化差異。

最精彩的莫過於雷格西追捕混種獸梅隆時、被算計而遭到黑社會的獅組雙腿灌水泥推入海中,危機時刻他用了沙庫王教他的海洋語向大白鯊求救而逃過一劫;如果要我選一個最喜歡的角色,那必然是這頭喜愛著陸地文化的海報了。隨著劇情進展,透過歷史課來說明當年草食動物與肉食動物間的戰爭如何被一隻古老的鯨魚阻止,並在最終透過海洋生物願意提供給陸地肉食動物食用、來解決食殺的糾紛,這是否為徹底解決問題的好方法見仁見智,但至少是開啟兩物種和平共榮的契機。

其次是與雷格西、路易同樣在戲劇社的其他配角們,他們的戲份儘管不如四位主角,確是校園生活群像劇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有了他們才讓故事情節更加豐滿且具張力。在板桓巴留老師的筆下,似乎能洞察各角色內心想法、美少年般充滿異性緣的大角羊比納,意外地與校園食殺元兇里茲建立不可思議的情誼,甚至是唯一會去少年感化院探望他的同學;海鵰奧巴在他們初次前往黑市時,是雷格西外唯一沒有食肉的社員、面對困難的抉擇依舊保有自己原則;老虎比爾雖然看似粗獷、還大咧咧地飲血和食肉,卻在肉食動物和草食動物的衝突逐步升溫時,挺身保護戲劇社的草食動物社員們;在比爾撿到驚奇蛋的番外篇中,也展現了三個角色面對幼小、脆弱生命的手忙腳亂,卻又培養出家庭般的羈絆。
如果說雷格西是喜歡草食動物的狼,那路易就是喜歡肉食動物的鹿(這兩種「喜歡」並不太一樣,雷格西偏向「守護」,路易則是與之「相處」),而他與獅組的羈絆無疑也是讓人津津樂道的。路易陰錯陽差地成為獅組的首領後,這些獅子成員初期總是想吃掉眼前美味的鹿排,在路易的領導風格下逐漸馴服他們、讓他們真心信賴並擁戴這位領袖,同時改善了黑市的風氣;在路易為了幫助雷格西而退出獅組,約定「下次碰面就吃了你」後仍再次與他們照面,曾經建立的深厚情感也讓重視信用的獅組打破誓言、與路易聯手對付新任首領梅隆,能夠再次與肉食動物並肩作戰也讓路易從將繼承家族事業的苦悶中振作起來。獅組對路易的另個影響則是父愛般的關心,關於「父親」的命題我會留在下個段落再說明,總之這種黑社會的江湖道義、獅子懷疑自己是否為百獸之王的消沉與沒落,讓這些獅子不再可怕、反而有些黑色幽默的色彩存在。
最後,如果《BEASTARS》的讀者同樣是格鬥漫畫《刃牙》系列作品的愛好者,必然會注意到其作者板桓惠介與板桓巴留老師在姓氏上的相同,他們是父女關係這件事算是公開的秘密了。私認為板桓巴留老師受到其父的影響很大,像是打鬥風格與分鏡、作品角色對「父親」的詮釋(路易在獅組副手伊布奇身上體會到的父愛,抑或其跟養父奧格瑪最終獲得的理解和救贖)都很相似,尤其是雷格西跟「玖」學習的想像式訓練法,其幻想出一隻奇美拉獸來與對方交手的過程,很像範馬刃牙當時對抗原始人皮可時所想像的恐龍拳。

不只如此,《BEASTARS》中對於強者與弱者的界定,某種程度上也貫徹了在地表最強父子打架後、範馬勇次郎所說的那席名言:「強的最小的單位是展現韌性和貫徹意志的力量。」在雷格西和哈魯身上真的實踐了,前者成為了強大的、溫柔的狼,而後者不再弱小、面對不可知的未來依舊勇往直前;此外,這對父女在說故事方面真的達到某種驚人的程度,刃牙的世界觀幾乎都是唬爛,但就連中國拳豪被復活的宮本武藏砍死、其手臂移植給日本朋友這種劇情都能讓中日讀者覺得有趣(且不反感),你就知道作品中的趣味有多麽驚人,而《BEASTARS》中空想出來的動物世界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在刻畫的細膩程度、架空世界構築的合理性上,板桓巴留老師遠勝其父太多了。
總體來說《BEASTARS》沒有太明顯的缺點,比較惋惜的幾點像是哈魯與茱諾在後期的劇情偏少而且重要性也不高,尤其是她跟梅隆的約定相當莫名;路易雖然終於從肉食動物的詛咒中解放卻依然陷溺於草食動物的身份中,他和茱諾也沒能像雷格西和哈魯那般勇敢地走在一起;而故事標題「BEASTARS」成為了某種象徵而非既定的英雄,不禁令人反思這樣的「和平象徵」在逐漸共榮的動物社會是否仍被需要;哈魯希望雷格西不斷追求她的半開放式結局或許讓想看到有情人終成眷屬、生下一窩狼兔混種的人失望了,但我覺得這結局才是至始至終最適合兩個角色的相處方式啊!


最後,我願意給《BEASTARS》非常高的評價,它可以輕易排進我的漫畫推薦榜前十名,有著豐沛的情感基礎、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充滿趣味並讓人深思的劇情、獨到且完整的動物世界觀與價值體系,非常推薦一讀,真的會讓你看完後有種享受盛宴、跟著雷格西他們一起冒險的酣暢淋漓。也希望 Netflix 和 Orange 可以把整部作品一口氣改編完呀!我好想看到活跳跳的沙庫王呢!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