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少年》:童年狂想曲

原本今年最後一篇文章應該是寫 HBO 影集《守護者》的觀後心得,然而《守護者》原著故事的複雜性和深度讓我難以消化,遑論與改編影集、甚至查克史奈德幾年前執導的改編電影作對照,看來勢必得留到 2020 年才能完成了。幸好,十二月下旬我看完了《二十世紀少年》這套精彩的長篇漫畫,也是我今年所看過的漫畫中最推薦之作品(儘管於十多年前完結),既然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即將落幕,何不談談我對這套傑作的想法?

20th_Century_Boy_Comic_Book_5_Cover

《二十世紀少年》是由浦澤直樹所創作的長篇漫畫,他的其他著名作品包括《危險調查員》、《MONSTER》,也是日本唯一兩度拿下手塚治虫文化獎漫畫大獎的創作者,亦拿下不少國際獎項,才華洋溢自然不在話下。然而,《二十世紀少年》在筆者的世代似乎說不上特別有名氣的作品,我想部份原因是在於沒有動畫化以及真人改編電影的失敗(關於這點下段會簡略討論),以致於人氣不算太高,加上劇情本身的深度和以人物對話見長的敘述風格,縱使小時候曾看過的人,也很難真的了解背後的寓意。

以下會有部分劇情透,如果對這部作品感興趣又擔心被劇透者,可迴避以下幾段討論,因為故事結構使然,我可以照抄維基百科上的簡述:「故事的時間設定在日本正處於高度經濟發展的 1970 年代,當時正值日本萬國博覽會。那是人人都滿懷著夢想跟希望的時代。在少年們幻想的世界中,邪惡組織想把地球毀滅,巨大的機器人要把東京破壞殆盡,世界開始邁向混沌和滅亡。為了拯救地球,英雄和他的同伴起來懲奸除惡、拯救好人。少年們把這些在閒聊過程中創作出來的幻想故事寫了下來,並開玩笑地把它稱作『預言之書』;在少年們長大後,這些幻想的記憶也隨之遠去。但是,隨著1997年一個童年玩伴突如其來的死訊,過去的記憶一個一個被喚醒。接著,少年們開始回想起兒時的幻想,『預言之書』的內容正一個一個地被實現。所有的事情都圍繞著謎樣的男子『朋友』,就從跟他相遇的那一刻,少年們的命運齒輪突然飛快地旋轉了起來。」,但那只是整個龐大故事的開端而已。此外,本文會依循初版的人物名「賢知」和「賢知一派」,而非臺版再版翻譯更正的「健兒」和「源氏一派」,因為那才是我閱讀的漫畫版本。

IMG_2101
真正的「朋友」

《二十世紀少年》的劇情分成四個時間點:1970 年、2000 年、2015 年和朋友曆 3 年(可以解讀為西元 2018 年左右),若依循一般線性敘事,故事會從 1970 年開始講起,並一路順著時間流逝而推動劇情,但浦澤直樹天才般的敘事與分鏡方式打亂這種模式,也讓漫畫原作改編成動畫或電影都非常困難:他選擇的是雙時間軸同時進行的筆法,如當故事進展到 2015 年或朋友曆時,會穿插 1970 年角色們的童年回憶或 2000 年期間大家在做的事情,著墨於過去如何影響現在和未來。

這種筆法更類似小說的敘事方式,如恐怖大師史蒂芬金的作品《牠》也是依照這種方式,時隔二十七年的兩段德利鎮故事同時並行,但涉及四段時間的《二十世紀少年》遠比《牠》的架構更複雜。我還記得當時看到單行本第六集,在重大事件「2000 年血腥除夕夜」留下未解的伏筆後,突然進入 2015 年故事線,我心裡想著「若以二十四本單行本(包含完結篇《二十一世紀少年》)來說,2015 年故事線應該也發生故事中後期吧?怎麼會在不到四分之一的劇情就浮現了?」但這股錯愕很快就消退,並明白浦澤直樹的用意,以及敬佩著這種故事架構所建構的豐沛史詩感。

什麼樣的故事值得稱得上具有史詩感?往往建構於橫跨時空較大的作品(近代電影如《復仇者聯盟》系列、《星際大戰》系列或黑幫題材如《教父》系列和馬丁史柯西斯的《愛爾蘭人》等),抑或作品內蘊含極多細節、角色情感和刻畫(如影集《絕命毒師》),會自然地給予觀眾仿若品味一段歷史般的感受,而《二十世紀少年》兩者都有做到。在《二十世紀少年》中,我們不僅能看到不同時間點的主要角色們是如何成長、他們對彼此與賢知的信任未曾隨著時間移動而改變,還可從每個時間點擷取到故事細節和伏筆,對於理解故事前期「朋友」謎樣的行為、動機和計畫很有幫助,那種釐清精心設計、一環接一環的巧妙伏筆所帶來的震懾、恍然大悟,非常過癮、也是這套作品富有吾人所謂「史詩感」的魅力所在。

IMG_2102
展開行動的賢知

《二十世紀少年》的本質仍是科幻漫畫,但並非出自近代(二十一世紀後)的科學想像或依循某些已知的科學法則、產物,如人工智慧、可觸碰式屏幕等,而是建構在 1970 年時主角們的兒時幻想,所以今日讀來會覺得:賢知等人撰寫的「預言之書」、「朋友」執行和後續所寫的「新預言之書」,以「毀滅世界」為目的可想到的多種方法來說似乎幼稚了點?但別忘了這可是「二十世紀少年」,不是取自二十世紀的科學幻想可一點也不有趣呢!再者,劇中的飛碟、二足步行巨型機器人、朋友樂園中的虛擬記憶世界等,以當前科技仍沒辦法達成。

除了有趣的科幻成分,《二十世紀少年》對音樂的推崇、人性的嘲諷和哲學的討論也相當深遠,讓作品佈局更加豐富。音樂的意義自然不在話下,畢竟漫畫名稱就是由同名歌曲發想而來;賢知那些不動聽卻帶給人們表達真實自我之力量、在神乃等人遇到挫折仍願意一次次再起的歌曲,正是傳遞並象徵著這份堅持和勇氣的無窮信念。哲學部分可參考《真實與模仿》一文,但除了「朋友」與二代「朋友」的模仿,主角眾人從兒時幻想自己是正義夥伴、2000 年因賢知請求和發覺事態嚴重才加入,到 2015 年後成為堅定對抗「朋友」的最後勢力,他們不也從模仿和崇拜英雄事蹟、蛻變成敢於挑戰的真正勇者嗎?

Screen Shot 2019-12-30 at 8.18.57 PM

至於嘲諷人性的部分,我相信在趨向分裂的時代,看似接納眾人(實際上透過「絕交」消滅不合作者)的「朋友」的影響力或許誇大些,但對比日本過去的奧姆真理教、中東地區的基本教義派和國內大規模宗教斂財事件,其實並不誇張。在某個適當的時間點、某個想法輕輕一推,人們會願意相信任何事情,無關於對錯或合乎真理正義,而是因為能被相信、期望這個信仰能帶來改變,在狂潮背後卻是騙徒(「朋友」)和投機者(二代「朋友」)的勝利。這種信仰看似無堅不摧,實際上一旦暴露本性便是垮台的開始:「朋友」福平被揭露騙局後、遭反叛的山根射殺,二代「朋友」勝保則在高壓統治的崩壞和自行揭露毀滅世界之計畫,一夕從神壇跌落、落得眾叛親離的下場,此種救世主與過街老鼠的對比顯得格外諷刺。

最終,我想談談這套作品最感人也是最精彩的部分,那就是賢知一派間超越友情和親情的深厚羈絆,尤其是賢知和神乃。阿區、雪次、義常、丸夫、青蛙仔等人在故事中期就已願意為拯救世界犧牲,但他們卻從不輕易讓任何一人參與必死的行動,堅信著賢知說的「只要發現情況不對,就趕快離開、不要猶豫,活下來是更重要的」(這聽起來似乎在逃避問題和鼓吹失敗主義,但其實賢知不希望自己的好友為他犧牲,寧可活下來而非徒然犧牲,才有繼續奮戰下去的根基),當一向認為領袖特質不如賢知和阿區的義常(但後期的行動卻有賴他的領導能力才能推動),在神乃、阿區、雪次等人決心暗殺二代「朋友」,踏上可能無法歸來的險路時,他說的那番話代表著這夥人結識數十載的情誼,非常感人:「所謂的遠足啊,是要回到家才算遠足。」

IMG_2256
即使重逢,危機依然沒有解除

賢知和神乃雖然是叔姪女關係,且直到故事最後兩人才重聚,但兩者間的羈絆更形同父女與師徒,在故事中有著同樣的領導魅力、訴說著鼓舞眾人行動的希望與信念,兩人的立場也很相近,都扮演過「救世主」和「大魔王」兩種身份。神乃被賢知一派和支持她的朋友視為最後的希望,而她也確實奮鬥到最後,引導大家到萬博會場以躲避病菌的傳播,卻在二代「朋友」後被聯合國軍隊視為惡魔的後代(神乃是「朋友」福平與賢知的姊姊貴理子所生的女兒)而阻撓其行動;在 2000 年血腥除夕夜後失憶而漂泊十餘年的賢知歸來、阻止二代「朋友」的瘋狂行動後,被視為其歌曲《賢知之歌》給予眾人反抗力量的救世主,但他自己卻不以為意,因為他明白這一切的混亂都是出自他小時候幻想的《預言之書》,和自己偷拿宇宙特搜隊徽章卻讓勝保被誤以為是小偷、而種下日後災禍的種子,賢知或許才是故事裡真正的壞人,而他最後進入虛擬世界要過去的自己道歉,也是最終能做的彌補和救贖吧!

除了上述元素,浦澤直樹在《二十世紀少年》塑造了大量懸疑和驚悚橋段,如鬼屋探險、揣測「朋友」的身份以及直到死去都未揭曉的勝保長相(小時候總是戴著面具,長大後則整形成福平的外貌取代「朋友」的身份,虛擬世界中則是無臉),讓故事添加不少刺激感與緊湊度。隨著層層剝開往事,大大小小的事件如同造就日後風暴的蝴蝶,每個角色都有其份量,如故事前期死去的刑警阿長老爹,其實查出部分真相、甚至猜測可能有第二位「朋友」的存在,對於其子孫蝶野將平的重大啟發,抑或故事開頭大家都以為死去、缺乏存在感的勝保,身份實為二代「朋友」,更差點毀滅人類;賢知、神乃等人與「朋友」的遊戲在浦澤直樹縝密的撰寫和編排下,孕育出世人所知、也應該認識的偉大作品。

Screen Shot 2019-12-30 at 8.32.47 PM
當正義夥伴比做壞人要輕鬆多了!

總結來說,《二十世紀少年》對我而言其實是從對過去的追想及釋懷,進一步擴展到熱愛事物的追求與實踐、對未來的憧憬和期待;有人早已忘記、有人執著於未完成的兒時計畫、有人必須挺身對抗、有人則為逃避帶來的後果而努力尋求救贖,二十世紀成長的少年們進入了二十一世紀,牽絆彼此的童年和揮之不去的往事在故事尾聲合而為一,時代的齒輪也繼續轉動著。

廣告

發表留言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