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心得內容將有重大劇情透露,請斟酌觀看)
筆者身為一位超級英雄影視作品愛好者,尤其對漫威工作室(Marvel Studios)出品的一系列作品更是情有獨鍾,從中學時期便極為關注他們對於電影宇宙的布局和規劃,從第一階段集結多位復仇者,推出首部聚集多位英雄、拯救世界的磅礡之作,第二階段深入討論復仇者們的心境並帶入新腳色、以一個險些導致世界毀滅的重大世界做為引燃後續劇情衝突的導火線,到第三階段讓更多人們熟悉、喜愛的腳色登場,看著他們彼此對抗、合作,直到最強大的反派—Thanos 來臨,實在非常驚嘆電影世界的多變調性與均衡發展,從摸索觀眾的胃口,到能端出一盤盤挑戰觀眾味蕾的佳餚,幾乎可以這麼說:漫威電影宇宙(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是繼星際大戰(Star War)、哈利波特(Harry Potter)等作品後,最引人入勝、商業收益最豐碩的世界觀,也可能是影響千禧世代最為遠大的浩瀚故事,其未來數十年的創造力和影響力將不容小覷。
《復仇者聯盟:無限之戰》(Avengers: Infinity War)主要劇情敘述泰坦人 Thanos 為了實現其理想與計畫,在地球與宇宙中奪取無限寶石(Infinity Stones)的故事,以及英雄們如何力挽狂瀾、拯救宇宙、避免寶石落入 Thanos 之手。這部電影的故事線鋪陳和收尾方式可說是影史少見,在漫威電影中更是獨一無二的作品,前半段的情感鋪陳、危機感塑造,多位角色間展開有趣的互動(給予影迷和漫畫迷大大的滿足),後半段的華麗、壯闊、史詩級戰役,以及沉重而令人心碎的結局;與其說是超級英雄集結打怪的電影(嚴格說來,其實英雄們並未集結,從一開頭 Tony Stark 猶豫要否聯繫 Steve Rogers 開始,整場電影就分成多條故事線平行進行,縱使到了最後,這兩位彼時大打出手的復仇者聯盟靈魂人物依依然沒有聚頭),倒不如稱其為超級反派的起源和探險、抗衡阻撓他計畫的英雄的另類故事,詮釋出 Thanos 的霸王雄心、冷靜沉著貫徹其計畫的使命感,以及和養女間的怪誕卻深厚的情感。
我個人非常喜歡這部電影,也進戲院貢獻三次電影票,還觀賞了此生第一次 IMAX 3D 版本的電影(但立體眼鏡一直從我的眼鏡上滑落,加上等待接駁車過久,差點趕不上電影開演,觀影品質不甚理想),其中讓我興奮與心碎的劇情轉折大概與多數人相同:Steve Rogers 和他的小隊,前往救援遭到襲擊的 Vision 和 Scarlet Witch,主題曲響起時的滿滿熱血和期待;Thor 與 Rocket Raccoon、Groot 進入 Wakanda,以雷霆一擊拯救瀕危的 Black Panther 等人。心碎的橋段莫過於:Thanos 大計告成,半數以上英雄化為塵土,蜘蛛人 Peter Parker 緊抱 Tony,低聲說著他還不想死,最後在 Tony 眼前消失那段,讓三次觀影的我,每次都不禁流淚,Peter 的這番話也是終極的絕望,作為最後一位消逝的英雄,恰到好處地將劇情所累積的震撼與不捨,化為悲傷、傳遞給觀眾;Tony 與 Nebula 默然無語地坐在早已是廢墟的泰坦星上,由 Robert Downey Jr. 飾演的、飽受知識詛咒的前者,更是精準地描繪出失敗的懊悔、無力挽救戰友和徒弟的自責,以及呆坐在 Wakanda、看著一眾隊友消逝而顯露出驚恐與不知所措的無力感的 Steve、Thor 等人。
這樣的安排恰如其分地替這部非典型英雄電影做了最好、也是最讓人難過的收尾:英雄並非必勝,他們也只是凡人,一連串抉擇的後果(我不會稱其「錯誤的抉擇」,因為沒有人知道選擇之後,路途會如何鋪展)和聲命代價的取捨,使得他們嚐到慘敗,受重傷的 Thanos 返回泰坦星,如他自己所言那般終於得以休息、微笑地看著「一個感恩、平衡的宇宙」,而他也付出慘痛的代價,得到一切卻也失去一切:傑出的手下 Black Order、大量軍隊和與自己有著奇特羈絆的養女 Gamora,並非看似失敗卻得到勝利的結果,而是真真正正的慘勝。
筆者個人以為:電影片名從原本的 Avengers: Infinity War- Part 1 改為單純的 Avengers: Infinity War 是相當好的做法,因為這場戰爭確實結束,Thaons 已經取得了六顆 Infinity Stones,下一部電影不再需要描述這樣的過程,也不用以 Part 1、Part 2 來區別。即使有不少人批評結尾不佳,但不如試著想像:為何一定要有快樂的結局?如果這就是漫威電影世界的終極結局呢?如果明年的第四部電影的收尾更加黑暗沉重,那麼人們又會如何觀之?令人激賞之處則在於,片尾主要演員名單結束後,Avengers: Infinity War 的字樣逐漸飄逝,與結局相呼應;隱藏片尾(或稱作「片尾彩蛋」,即使我個人覺得這種稱呼不太精確)結束後,並非一如往常的 The Avengers will return,而是 Thanos will return,著實讓人玩味。
然而,有一點不容否認,就是這部電影留下相當多的問題與想像:Doctor Strange 所預見的唯一可以擊敗的 Thanos 的可能是什麼?與他捨棄 Time Stone 拯救被 Thanos 刺穿腹部而瀕死的 Tony 有關嗎?六位當年復仇者聯盟元老皆未消失,這意味著什麼?消失的英雄會如何歸來?我們有機會在下部電影中看到真正的死亡嗎?作為電影宇宙最強大的英雄,Captain Marvel 會如何挽回全局? Black Panther / T’Challa 的消逝,會如何影響 Wakanda 的政局?他的胞妹 Shuri 有可能以「女黑豹」的樣貌現身嗎?展現強大力量、甚至能夠阻擋已握有五顆寶石的 Thanos 的 Scarlet Witch,我們有沒有機會看到她最為人知的改變現實能力?這個消滅半數宇宙生靈的重大改變,會如何影響其他漫威作品(包括電影和影集)?Thanos 此番出手,會否有機會讓我們看到宇宙中其他神族的出手涉入,或是潛藏於地球的 Defenders、Inhumans 與殘餘英雄並肩作戰?下一部電影有沒有可能真的出現 Avengers Assemble 場景?這些疑問都讓我更加期待即將帶來的更多影視作品。
總結來說,筆者相信這部電影會有相當兩極的評價,並非電影手法問題,而是觀眾能否接受這樣的劇情安排,以及沒有看過一系列前著的觀眾,可能難以體會箇中巧妙;情感豐厚、高潮迭起、不同人物間的組合擦出令人驚喜的火花,需多細節的處理相當高明且細膩(舉例來說,Doctor Strange 交出 Time Stone 時,他的手是微微顫抖的,這顯示出他當時因車禍所受的手傷並沒有療癒,而是依然影響著他),大膽的鋪陳與多線並進、營造具史詩感的浩瀚戰局,這無疑是整系列作品迄今討論度最高、也是最為精采的完整故事。
最後,附上筆者在個人 Instagram 二刷後留下的簡短影評作結:「二刷之後依然興奮、震撼與難過不已,第一場看 IMAX 3D 的電影,非常過癮。瓦干達和泰坦星戰場是唯二有大型動作場面的部分(其他場景的規模不如這兩者),角色之間的混戰,彼此展現性格與實力,都鋪陳得很出色。反派薩諾斯盡顯制霸實力,冷酷地推動目標,讓我想到科幻鉅作《三體》中,為文明存亡不擇手段的羅輯、章北海與維德,其心態和手段令人嘆服。隱藏片尾具有強烈的救贖感,為心碎的後半段故事以及瀕危的漫威宇宙,帶來我們所期盼的最強英雄。」
2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