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 iGEM 十年特展(下):十年故事

前篇可參考拙作〈陽明 iGEM 十年特展(上):十年累積〉,可更快了解這篇文章要分享的內容。有感於這幾個月來被這件事情盤據心思太久了,這篇整理和明日發布的年度回顧,將會是我最後幾次討論這場競賽,以及所有牽連的人事物。

是的,是時候讓它結束了,留在昨日之中。

 

八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

 

就在我猜想要自己自掏腰包影印歷屆海報(考慮到觀展品質,以及這些海報的保留時間,詢問影印店後,我盡量選比較好但也較貴的紙質)和必要文具、工具時,出現意想不到的轉機:由蔡英傑教授創立的益福生醫,願意資助我這次特展所需的各種經費(蔡老師先前至海外出差,故漏掉我的訊息),也就是我在計畫書上所整理的、盡可能刪減的預算,蔡老師的秘書也願意出席我門的開幕式。

 

更讓我高興的是,《科學人雜誌》出版社和與我有些相識的台灣生醫社群 The Investigator Taiwan 願意協助並幫我們的特展宣傳,前者更提供了三期與和成生物學主題相的過刊,共三百本讓我們能發放給觀展的朋友;後者則在粉專上協助宣傳十年特展的訊息,社長周致宏學長,以及三位幹部黃毅豪和陳恩浩學長、張彥安學姊更出席開幕式(恩浩學長更提供我資料,完成我的另篇長文《 iGEM:多年來的發展與挑戰》,真的是非常感謝),讓我非常感動和驚喜。

 

這些人的幫助,使我更願意把這件事情完成,不論它有多麼艱難,縱使我獨自一人奮鬥,在深夜整理訪談文,與學長姐們討論後修改,我都相信我是為了他們,為了這些在乎這個特展、我所在乎的人們,為了他們而奮力一搏,努力應付各種困難(我猶記得當週也與一位背景相當特別、參與過兩屆陽明 iGEM 團隊的學長吃飯,得知許多讓我驚訝而心酸的事實,這些難過之事,多少也激起我想拼命到底的決心;不過此乃後話,有機會再寫,抑或再也不提)。

 

八月二十八日至三十一日

 

由於整個特展的籌備階段都在暑假,不可避免地碰上學校行政系統的暑休時間,因此佈展時間大受限制,僅能在平日週一到週四完成布展工作;加上場地借用時間、避免閒雜人等誤入布置狀態的藝文空間,我刻意挪到開展前一週才處理。當然,這是個很大的錯誤,過分壓縮準備時間,導致很多事情都變得匆忙,尤其當你他媽得一個人做完所有事情時,得各處往返奔走、到文具店買必需品、至印刷店取回海報、和校長室借用歷屆得獎獎盃等。

 

面臨無人協助的窘境,我邀請我的朋友幫忙,把海報一張張釘到牆上,盡可能不發出過大敲打聲,影響圖書館內的讀者而被圖書館趕出去;同時,還要調整角度、討論什麼樣的排版方式最佳,邊和朋友討論,邊把海報弄到牆上最好的位置。

 

我原本想趁機在這週把一些瑣事外包出去,但那些可悲、不知道自己能幫忙什麼的愚夫愚婦不僅無力幫忙、四處抱怨,還責怪我把事情外包給團隊以外的人處理。這種思想和文化上的差異,我不想去辯駁和回應,因為講話協調太浪費時間,直接開工是當下迫切之中、最務實的做法。

 

除了貼上歷屆海報,我也麻煩少數幫忙我的團隊成員設計了目錄性質的回顧海報,把十年來的成果與各屆隊伍的大合照都放上。我盡可能地從藝文空間整理一些前人連下的資源,包含幾個很不錯的木架,用來展示我自己設計的迎賓海報,讓整個特展看起來更像是展覽,而不是幾張海報的張貼而已。

 

八月暑夏的最後一日尤其令人五味雜陳,可說是我個人的奮力一搏,在還能工作的週四把海報全部貼妥,把歷屆隊服擺設弄好,寄出特展開幕式邀請函給幾位學校高層,同時應付不懂分寸與應對進退的小信隊員的愚昧作為,讓我因為擅自跟學校拿取公文信封而吃了頓排頭。

 

IMG_7773
十年前的參賽邀請!

九月一日至三日

 

這三日是整個特展的最後準備,雖然不能進入圖書館的藝文空間佈展,但還是有不少事情可做。我的想法是:我很難在這麼短的時間完成全部事情,但若我可以透過事後補強,應該可以讓特展本身更加盡善盡美。一想到此,不禁覺得輕鬆不少,主要展覽的東西都完成了,開幕式的必要物品也都有了,似乎一切都好……

 

該死的是,我遺忘了原本安排的簽到單和開幕剪綵的紅色緞帶,剪輯影片和歷屆團隊影音資料、佈展本身的花絮等。此外,十幾篇訪談文也需要把學長姐照片和訪談全文連結之二維條碼一併附上,意味著我原本印的東西都報銷了,得重印一份。

 

九月三日那天下午,原本和家兄去看展覽匆忙把東西買齊,在大雨中奔波找尋找可提供給我們飲料的店家(很不好找的原因在於,一般飲料店大多十點才開店,但我九點半開幕式後不久即需要,他們無法及時準備;僅買一桶飲料,許多店家不願幫我送貨,在沒有高速移動工具的可悲情況下,我得自己去取貨或請別人代勞,如果有「別人」的話);正所謂「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暑假因為辦公室與團隊活動空間大搬家,老師的新辦公室影印機尚未設定好,我只得跑到校外便利商店列印我需要的文件。

 

可想而知,那天晚上東奔西跑,卻也還算順利,印妥訪談文圖,終於找到一家價格便宜又願意早上十點送來的店家,還播放著在亞洲會議那時,長庚姐姐在(我認為愚蠢透頂的)才藝表演時所唱的《飄向北方》;隔天凌晨則熬夜剪輯歷屆陽明 iGEM 隊伍在大會報告的影片,因為電腦記憶體不足、加上室友不在,我又跟我的朋友借筆電徹夜完成這些工作,並把隔天早上的流程在意識逐漸不清的大腦中流轉一次。

 

但真正讓我失眠的原因,並不只是準備這些工作,而是擔心著:這個耗費我個人生平最多心力之事,究竟會變得如何?儘管學長姐支持、看好並給予高度肯定,我卻很擔心它最終是否像多數在敝人校辦的活動,不了了之、無人問津?開幕式會否出錯?在那麼多長官和老師面前,一有差錯他們又會如何看待我、甚至整個我已經不太在乎的團隊?

 

我不知道,縱使擔憂與壓力不能解決問題,卻可勉強降低我的焦慮吧!

 

九月四日

 

通宵未眠的下場就是極端疲倦,隨意吃了點早餐,七點多又回到展場,把獎狀、觀展告示牌貼好;老師和一位隊員的母親準備的食物也送抵,倉促、我的嘶吼與真正的命令間,大家各就各位、準備把這場好戲演完。

 

當開幕式落幕,除了滿懷感動與熱血,也感到陣陣空虛,事情就這麼結束了,所有可笑的煩惱都消逝;與 The Investigator Taiwan 團隊幹部良好互動,也與校長握手致意、簡短交流,非常榮幸他願意撥冗前來致詞,這給我非常、非常多的鼓舞,讓我深刻發現,你所做的很多事情,有著遠比你想像更多人在乎。

 

我僅節錄我的臉書心得作結,因為實在難以重現與書寫當下的感動、疲倦與成就感:

 

礙於暑休時間的限制,又擔心敲打圖釘發出過大的噪音,這幾天於藝文空間布展實在很倉促,籌備開幕式時也擔心出現問題;然很多時候緊張是沒有用的,倒不如實際解決問題,若真碰上問題,就當作是學習並改進的機會吧!

 

所幸昨日的開幕式順利完成,很感謝團隊夥伴的協助布置,以及交大陳老師撥冗前來致詞;致宏學長、恩浩學長與翊豪學長等 The Investigator Taiwan 幹部出席開幕式,也很謝謝他們這段期間,給予很多宣傳上的協助與交流。

 

開幕式後,很高興能跟參與 2007、2008 兩屆陽明 iGEM 的大學長—顏海威學長有進一步的交流,關於新創、關於生技產業、關於他多年來對陽明 iGEM 的熱忱;學長願意出席並上台分享當年的參賽經歷,這橫跨十年的兩代 iGEMers 有機會彼此交流,也是達到我當初規畫特展的目的之一:建立更大的聯繫網路。

 

最重要的是,感謝梁校長出席十年特展的開幕式,致詞並給予我們更多的鼓勵。長久以來,校長給予陽明 iGEM 極多支持與建議,不論是經費上或是參賽前的報告練習。尤其今天和校長握手至上感謝之意時,校長還提起去年我剛入學、參加的第一場「與校長有約」時,提出的重建「亂度空間( Entropyspace )」的想法;我當下聽了真的非常感動,校長要處理這麼多事情,竟然還記得當時那些缺乏頭緒的大一小朋友的天真想法;校長對學生的關懷,真的讓我非常景仰與敬佩!

 

最終,還是得感謝張傳雄老師給予的諸多支持,以及他多年來對於陽明 iGEM 的重視和栽培。自從和彥辰學長聊天、了解真實運作後,實在對於傳雄老師甚感慚愧與歉意,老師幾乎付出他所有,本可以專注於學術研究的心力於 iGEM,十年來看著這些參與者成長茁壯,也因為 iGEM 而各自有不同的生涯發展,如此堅持、毅力,以及每次我關心他總是回應我的「我在這些 iGEM 學生身上體會到非常多的快樂」,實在動容且令人心酸。

 

從陽明 iGEM 最早期的穎駿學長、辰葳學姊、嘉宜學姊、俊宇學長,中期的孟庭學長、柔謙學姊、宛昕學姊,到近期的彥安學姊、逸翔學長、品萱學姊等前輩,在特展準備期間予我非常多的協助和鼓舞;願意接受訪談,我自己也從中獲得非常多的收穫,不論是團隊經驗、醫學生涯的想法或是往後的研究之路,都有很棒的啟發。

 

只能說,再多的言語也無法表達我的感謝之意。開幕式只是開始,這個特展才剛要開始而已。十年的歷程是活著的故事,我深刻盼望在特展尾聲所舉辦的講座,能夠為活動本身有完美的收尾;當然,這意味著我得加快腳步規劃了!

IMG_6828
在 Giant Jamboree 所見的完整 iGEM 發展史

九月十日

 

展覽持續進行,發放了不少《科學人雜誌》出版社贊助的過刊,也陸續補完其他展覽必需品,讓規劃與觀展動線更流暢。特別的是,幾天前,來自政大附中基因工程社團的同學與我聯繫,他們想了解 iGEM 競賽究竟在做些什麼,有意願參加明年比賽。

 

老實說,我很不推薦高中生參與,一來是實驗室與材料的問題,得花很多時間和心力到可提供足夠等級、器材的實驗室完成題目;二來所費不貲,家長和校方能給予的補助及其意願可能不高;三來是高中生時間彈性不足,大學生團隊或許可以翹課趕完實驗,但在沒有學校支持、給予某些特權的情況下,高中生能如此輕易翹課、甚至請假參賽嗎?最實際的考量則是,這有什麼用?如果能達到一樣效益、成本更低,又何必汲汲營營追逐合成生物學大賽,而不是更妥善規劃大學生活、未來生涯?高中階段有更多事情,至少我很後悔自己做得不夠多。

 

但他們既然大老遠跑來了,也願意和我們交流,我倒沒有告知他們我的顧慮。得知他們將充分運用生物駭客 (BioHackers) 的創意,用較低價格取得實驗耗材,社長也規畫了完整訓練,不亞於我所受過的 lab training,我真的相當驚喜,也很高興一代比一代表現更好、更傑出,去探索更多可能與無際遠方。

 

最終,這個週日最特別的,是首次達成科學大眾傳播。一位振興醫院物理治療師(也是陽明校友)、帶著她兒子來看展,她聽完我的講解跟介紹,從競賽起源、歷屆傑出表現、今年主題到為何我辦這個特展等,都顯現出非常高度的興趣,也讚嘆陽明校園有這麼一群人做這些事情,這些超酷、有趣的計畫。

 

看到她因為學到新東西、見識新奇事物的神情、專心聆聽我的分享,那種喜悅和驚訝,體驗知識奧妙的樂趣,讓我非常感動,再一次地讓我不後悔自己做了這些事情,為能連結科學研究與社會大眾感到相當的自豪。

 

九月十一日至十三日

 

開學之日,意味著大夥的分工都要更加嚴密,把握剩下的兩個月準備時間;對我來說,也意味著十年特展展期已過泰半,我也沒有多餘時間可以常常去藝文空間,導引人們觀展。

 

這幾天中,來自中正大學與長庚大學的 iGEM 團隊陸續前來參訪;雖然人數不多,但他們願意撥冗過來、給我這位陽明戰友一點鼓勵與支持,仍讓我非常感動。交流各自團隊成立與進度執行的心路歷程,祝福彼此都能在波士頓取得不錯的成績,並且再度碰面、一較高下,人與人的互動總是奇妙、有意思的,連結彼此網絡、創造伴隨網絡而來的無限可能,是我非常在行且熱衷的事情。

 

九月十六日

 

各種風雨過後,十年特展也接近尾聲;我再次厚著臉皮、邀請兩位長久以來協助我甚多的學長姊,與大家分享 iGEM 競賽結束後,他們的如何選擇生涯發展座談。

 

這個週末的講座除了老樣子的披薩、來自美東的蔡尚叡學長和我們視訊分享,也趁機招生(我得說,社團博覽會的宣傳實在不太有用)、歡迎對 iGEM 競賽感興趣的學生,聽聽過來人的分享、以及這場競賽所能帶給你的終極收穫(社團博覽會完全無用)。此外,來自中興大學的朋友、明年也想參加競賽的他們也來了,大老遠北上一趟支持我們,向我們學習一些團隊籌備的準備事項,也讓我相當榮幸,可以促成這些有趣、巧妙的聯繫,幫助彼此過得更好。

 

實際分享如何呢?我認為相當順利,也很感動黃睿慈學姊和蔡尚叡學長所分享的心路歷程;或許我與他們熟絡,卻總有很多故事與情感,是我不曾接觸的。這些故事本身給予的鼓舞、指引,早已超越我的想像與認知。

 

下文再度附上當天臉書留下的貼文記錄,也是兩個月前最深刻的感想與紀實,希望所有參與的朋友都能有所收穫。

 

我對於今日講座的定位在於:一場聽眾年齡分層不同的 Entropyspace 講座,但講者主題緊扣於 iGEM 這場合成生物學競賽,使得調性更為一致。多謝大家的參與,披薩一掃而空,顯示我在評估食物數量這方面需要加強了;看到政大附中基因工程社給予的卡片,其實滿感動的,因為我實際給予的幫助真的不多,大多只是談談我的想法而已

 

還是感謝睿慈學姊與尚叡大大再度出馬,以及傳雄老師和今年團隊成員的協助。深夜看到學姊的投影片,突然有股說不上來的感動,那些啟發與羈絆,實在是我目前認為參與 iGEM 最有意思的事情;雖然已經多次聽學長分享研究之路上的困境與好玩之處,但再聽一次仍可感受對科學的熱忱與令後輩如我振奮的鼓舞。

 

昨晚協助我測試視訊的 Danny,今天也參與講座啦!先前訪談、用心回答我的問題的宛昕學姊,今日也抽空過來捧場與我們互動;雖然和學姊碰過幾次面,但每次和多用網路通訊的朋友、學長姊實體見面,還是覺得很好玩!

 

九月十七日

 

這天是陽明 iGEM 十年特展的最後一天,努力已久的成果總得目送它的結束。那天下午天氣不錯,夕陽斜照進藝文空間,我略微移動隊服擺設,調整一下整場特展幾乎沒發揮作用的影音播放器,想到了《三體:死神永生》尾聲的那段文字:「我把太陽移到西天,隨著陽光角度的變化,田野中禾苗上的水珠一下子晶晶閃亮起來,像突然睜開的無數眼睛。我把陽光調暗些,提前做出一個黃昏,然後遙望著地平線上自己的背影。我揮揮手,那個夕陽前的剪影也揮揮手。看著那個身影,我感覺自己還是很年輕的。這是個好時光,很適合回憶。」

 

是的,這的確是個適合回憶的午後,伴隨最後一個來參觀特展的學弟以及我對他的講解之後,我很清楚:特展結束了,我不確定它到底留下多少、給予觀展者什麼樣的意義,但至少它曾活過,將會被鐫刻在陽明 iGEM 隊伍隊史上;或許不再有人記得我這個策展人,但這個成就會被過去與未來的台灣 iGEMers 記住。

20171111_010452

十月上旬

 

因為隊務繁多、時間有限,我遲遲沒有整理場地,部分原因也是出於我們搬遷了平時討論的場地,擔心沒有地方可以擺放這些海報與隊伍紀念品,只有把它們全數撤出玻璃櫥窗,暫且擺放在簾幕之後罷。

 

然而,看著數十隻圖釘、橫七扭八的海報,突然一股荒謬與恍惚浮上心頭:「我他媽到底做了些什麼?」

 

十一月九日

 

這幾天是正式競賽,這天則是我們團隊的上台報告(也是所有賽次的第一場,格外刺激),我非常高興其中一位評審在聽完我們報告題目、講解原理與所做之事後,他表示「喜歡十年特展這個想法」;聽到這句話,真讓我感到無比欣慰,雖然沒能留下什麼,但在能關鍵時刻讓評審留下一點印象也是不錯。

 

可惜的是,如我先前所言,小信的團隊成員不怎麼支持這個計畫,製作壁報時也沒有特別著重,們歸類在 Human Practice 的特展內容,和其他團隊分享時,大概只有我和另個實際協助我的組員知道這整個特展在幹嘛,想想真是挺可悲的!

十一月二十日

 

這天已經回來台灣了,結束瘋狂的波士頓之旅,參雜豐滿學術收穫、建立不少奇特人脈、忍受和愚夫愚婦相處、古老城市遊歷、冷冽而清澈的空氣和藍天;同時也在這天,因為秘書室的催促,我只得去把剩下的海報收妥—一如往常,又是我一人完成。當然,這些海報最後是否能被後輩妥善保存,我實在不太在乎,畢竟我已經擁有所有電子檔案,倘若某個未來,有人野心勃勃想籌辦陽明 iGEM 二十年特展,我很樂意給予他們找不到的珍貴文獻與紀錄。

 

可改進與不完美之處

 

這是我第一次獨立籌備如此盛大的活動,時間與空間橫跨幅度之大,也是出乎我預料之外的,瑕疵很多,力有未逮而無法完成的遺珠更多,我將在這個段落舉出有哪些事情是可改進和不完美的。

 

最大的問題在於「獨自承辦」這點上,因為和團隊成員相處不甚融洽,落到此下場也不太意外,但如果有更多人願意奔走,幫忙分擔雜事、與不同單位跟科普社群接洽、願意幫忙佈展且給予更多意見,我相信這一切都會程順利一些;越多隊員參與、對這個特展有認同感,意味著他們願意幫忙宣傳,也會有更多人來看展或參加生涯講座,而非靠我一人支持與單打獨鬥。

 

特展安排的時間,也可以拉至八月中旬或七月上旬舉辦,除了大家的實驗進度尚不算太十萬火急,也能吸引更多其他中南部大學的團隊,願意利用假期北上看展。除了既有之隊伍,或許也有更充足的時間,邀請各大學、高中有志於生物科學研究的學生,一同觀賞這個特展。

 

特展本身,包括影片燒錄、海報展示與紀念品設計等,其實都可以更有條理與脈絡。學長姊的訪談也理應剪輯成有中、英文字幕的對談影片,甚至可以有一個特展前預告短片等;但因為時間和人力實在太稀缺,這件事窒礙難行,訪談的學長姐也僅找了該屆團隊我個人最為熟識,而無法有更大的人脈擴展,實在可惜。

 

關於議題追索這部分,原本我期待順著每屆團隊欲解決之議題,梳理脈絡、將近年來的發展和突破一併整理出來,而非只是呈現當屆結果而已。過去、現在到未來的時間軸排序,其實是我個人很擅長的一件事情,但如我前文所言,我無法靠我一人之力,在這麼侷限的時間,整理十個不同領域跟研究方向的題目,這部分也是很遺憾的。

 

最後,我個人認為最可惜的,是我沒能即早邀請 2004 年當年創立團隊的五支隊伍,包括他們當年的指導老師、參賽學生,以及今年的指導老師、參賽學生,透過電子郵件或社群網站的聯繫,訪問他們這多年發展下來的看法,身為最初的創始隊伍,他們的想法與見解,又能給予往後的諸多團隊什麼樣的有趣建議。

 

這樣串連創始隊伍的計畫非常有趣、迷人,完全是達成承先啟後,擴展整個特展的格局和氣勢,不只是這個蕞爾島國的展覽,而是足以和國際一流隊伍、整個 iGEM 競賽歷史銜接的龐大回溯,整體意義將非同小可,並開創前所未有的盛大場面,而我們—陽明團隊,也將永遠在 iGEM 競賽發展史留下一席之地。

IMG_7001

尾聲:邁向下一個十年

 

這段期間幫助我的人實在太多,不論是每位受訪、與我聯繫但未必真的幫上忙的學長姐,或者從頭到我支持我的蔡尚叡學長,十年來的台灣 iGEM 競賽領頭羊張傳雄教授所付出的心血,所有參觀這場特展的朋友,協助我的夥伴與學長姐,校方與梁賡義校長的支持,我只向你們表達我無盡的謝意,也慶幸在今年有你們的參與。

 

特展本身並不完美,但因為有你們的關注和投入,它已經遠遠超過我的想像許多了,遠超過我這初生之犢的愚昧妄想了,謝謝你們!

 

最終,我想起我在準備期間總會反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九年、十年之後,陽明團隊或是其他學校也想策畫類似特展,我會願意幫忙到什麼程度?不論是接受訪談或提供資料,或是以一個十年特展策展者的身分給予協助。」我想我的答案非常坦蕩與肯定,那就是……

 

我所知的一切。

 

DSC_1480
沒記錯的話,應該是在 Broad Institute 拍攝的。
廣告

1 則留言

發表留言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